2020 年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深入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 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2020年学校工作要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学成果培育、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为突破,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 才培养水平,推进学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做精做强师范类专业
1、全力做好小学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抓住小学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评 估中心确定为 2020 年专科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的重大机遇,突出特色 发展和质量意识,办好小学教育专业。(1)在学校层面成立由学校主要领 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业认证过程中的人、财、物,全校要统 一认识,高度重视,全员参与,人人有责。(2)初等教育学院是小学教育专业认证的主体,教务处牵头、协调校内各部门通力配合,全力保障学院做好专业认证工作。(3)小学教育专业的认证将对其他师范类专业认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本次认证,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育人成效更加显著、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2、启动第二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总结小学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的 经验和做法,启动学前教育等师范专业的认证工作。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积极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认证方案,组织实施其它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准备工作。
3、组织学习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
所有开设师范专业的学院要组织全院教师深入学习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和标准,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把认证理念和标准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合作办学为契机,积极探索“3+2”专本科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机制
4、做好“3+2”专升本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工作。依托学校与西北师范大学的合作办学协议,积极推进西北师范大学在我校设立二级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建设和运行。联合西北师大教育学院研制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制度等相关教学材料,做好 100 名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学生的选拔培养工作,并积极探索专、本科衔接贯通培养工作机制。
5、做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工作。积极与各优质生源地中职学校沟通衔接,以学前教育专业为试点,合作编制较为完善、便于实施的“五年一贯 制”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工作。
三、以“职教 20 条”为指导、切实提升应用型专业建设水平
6、推进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以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抓手,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协同校内旅游管理(景区开发)、艺术设计等应用型专业,构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专业群。
7、推进“1+X”技能证书试点专业建设。以电子商务专业被确定为 1+X 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快其他专业“1+X”技能证书认证工作力度。按照课证融合、学分置换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方案,完善实训条件,提高培养质量。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的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产出导向,促进产教融合,推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实施专业分类指导,论证开设新专业。我校现有 17 个师范类专业、 28 个非师范专业。专业门类多、发展不平衡,无法有效建立起专业群。为此按照“专业分类指导”原则,完善专业规划,积极进行专业改造,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依照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陇南区域发展优势,论证开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匹配度高、赋能地方文旅发展的新专业。
四、以在线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9、大力推动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引进。利用省教育厅信息化项目经费,积极引进信息化教学、学习、管理和服务综合平台,服务于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以公共课程、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尝试对《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和《思政课程》等课程进行信息化课程建设。对学校已建成的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2019 年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全部建成线 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2020 年力争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5 门左右,同时引进在线课程 20-30 门以上。通过专题培训,逐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在线课程中心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通过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利用,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提升,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塑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倡导个性化、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改革。
10、推进“课程思政”立项建设,探索全员育人格局。对已经立项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编写试点课程教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学院书记、院长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项目,形成全员立体化的育人格局。
11、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选修课程模块中设置“创 新创业教育”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在必修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科研项目立项、创新实践等活动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改革学生现有的评价方式,将创新创业课程获得的成绩计入学生的学业学分。
五、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强化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12、强化师德师风与教学能力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联合组织人事处研究制定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开展教师教学技能、信息化素养方面的专题培训。将各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纳入每年的教师培训计划,强化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修订《教师培训管理办法》和《外 聘教师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支持教师开展下企业锻炼、一线幼儿园和基层小学开展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计划、参与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探索开展“企业专家助教制”,以外带内,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企业专家教学效果。
14、组织实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总结前几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基础上,对接省上教学能力比赛的规则举办2020年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邀请省级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教师、省级校级教学名师进行教学示范,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宣传部联合将观摩活动进行同步转播,制作大赛选手的宣传片,并通过校园广播、新媒体平台报道宣传,形成重教守正的育人氛围。
15、建设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坊(教师发展中心)。建成可录播、现场转播、分组演示,具有 6-8 组活动桌椅且配有电脑,方便现场观摩、专家点评等多种功能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我校教师提供教学研讨、学习交流的工作场所。开展青年骨干教师技能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开展教学沙龙和教学工作坊等教学活动。
六、以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为突破,推进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
16、做好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遴选和建设。充分利用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经费的调节作用,在现有的教改项目、教学成果中积极深挖亮点特色、高度凝练,力争在学生实习支教与教育扶贫的深度融合、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小学教育全科人才培养实践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育。通过邀请专家到校讲座、在线会诊等形式,找差距、学思路,力争在今年的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有所突破。通过“以立项培育促进教学改革,以实践总结提炼教学成果,以成果推广提高办学水平”的教学成果建设思路,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7、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及早谋划,有组织的做好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工作。通过积极对接省职成处,争取将我校纳入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单位。精心组织省级教学成果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对已经立项的所有校级教学项目进行再梳理、跟踪指导,提高项目研究的效果,强化项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8、强化学生技能竞赛活动。继续实施好师范生从教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比赛等现有学生竞赛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职业技能比赛。完善师范生从教技能的素质要求,构建师范生从教基本功的考核体系。持续推进非师范专业能力训练提升计划,有针对性地梳理学院专业能力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经验,督查整改存在问题。
七、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为目标,深入推进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流程化
19、全面做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以规范教学运行为主线,按照流程 化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好学生学籍档案、课程调整、选课、成绩、图像信息采集、证书办理等各项工作,尝试在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开展流程化管理。组织做好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等各类考试工作,进一步加强严肃考风考纪教育、加大巡考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实施选修课模块化管理,进一步做好公共选修课程的遴选工作,加大选修课程的督导力度。
20、进一步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统一安排部署,继续推进舟曲县、武都区“互联网+”实习支教工作。认真组织好由甘肃师范院校联盟牵头实施的临夏州教育扶贫支教工作。全面做好赴新疆南疆地区学生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支教工作。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实习管理体系,保障专业实习实践效果。
21、加快实验实训室建设。联合国有资产与设备管理中心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利用专项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条件。进一步整合校内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组建校级层面的实验实训中心,为将来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奠定基础。强化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加强危化品使用的监管,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巡查。
八、以制度建设为准绳,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建设
22、扎实推进教研室工作。落实 2 周一次的教研室活动,做好教学研讨工作,切实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将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任务压实到教研室。以评选示范教研室为契机,强化教研室工作的督查与建设,促进基层教学管理能力建设。
2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修订,提高制度在管理中的有效性和严肃性。结合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在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制度建设上有突破。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上,强化课程开设在人才培养中的达成度,在方案设置中增加课程结构导图,规范课程设置的逻辑顺序。
24、完善分层教学督查监控体系。落实学院教学督查的主体地位,推进实施学院、督导室、教务处三层教学督查运行机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发现的各类问题。鼓励学院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常规检查活动。坚持推进学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等多层次听课制度,开展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坚持开学初、重大节假日后、学期末三段定期教学督查和随机教学检查制度,落实校领导听课制度,定期举行教务处长接待日活动,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督导室通过随机检查、专项调研、听课、访谈学生、教师等多种形式,对发现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的教师,责成相关部门或学院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2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管理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执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制度。任课教师要负责对学生考勤,对迟到、早退、旷课、随意请假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谈心谈话或批评教育,对上课睡觉、不按教学活动要求随意讲话、玩手机等现象要及时制止或批评教育,对旷课、违反课堂纪律情节严重者,报学生所在学院给予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