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说明
根据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遵循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原则与要求,我院在小学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现将有关修订内容说明如下:
一、贯彻了专业理念
本方案通过完善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调整课程设置,进一步将“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能力、突出实践”的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理念渗透在课程与教学中,并试图在师德情怀培育、阅读习惯养成、基本技能训练等方面构建养成教育模式。
二、凝练了专业特色
本方案将“全科”定位于“多学科”和“跨学科”,在原方案“全科+特长”的基础上,在学科专业课程中设置专长选修模块,并纳入特长课程,进一步凝练了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培养的专业特色:“综合+1专+1特”。
三、完善了培养目标
通过需求调研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在原培养目标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服务面向、毕业生五年后预期素质要求、人才类型及就业岗位。同时,对“毕业生五年预期”做出阐释。
四、增加了“毕业要求”
根据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增加了“毕业要求”,从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系统描述了师范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五、构建了支撑矩阵
本方案共设置必修课程42门、必选备选课程25门、实践课程7项,这些课程对毕业要求的9个二级指标形成高、中、低不同程度的支撑,构成了课程支撑矩阵,明晰了课程教学重点,突出了产出导向。
六、调整了课程结构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有关要求,将原五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课程、特长课程、实践课程)调整为四类: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原特长课程纳入到学科专业课程中,作为必选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学分由24%调整至35.1%,其中人文社科与自然素养课程占总学分10.7%;教师教育课程由30学分+18周(教育实践)调整至31学分+18周(教育实践);学科专业课程学分由41%调整至35.1%。
为了进一步突出实践,将实践教学学时调整至总学时的50%(不计教育实践学时,课内实践学时占总学时30%)。
七、增减了课程门类
(一)通识教育课程的增减
该类课程中,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照学校《陇南师专2019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开设,增设《军事理论》;校设课程增设《人文科学专题》《社会科学专题》《自然科学专题》三门必修课程。
(二)教师教育课程的增减
遵循《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有关原则和要求,分领域予以设置:
1.“儿童发展与学习”领域。保留《心理学基础》;原《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分解为《儿童发展》(拓展融入学生观部分)和《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增设《小学生卫生保健与安全》。
2.“小学教育基础”领域。保留《小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辅导》;原《小学教育学基础》改为《小学教育概论》,内容限包括学校教育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评价等;原《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分解为《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政策法规》,并纳入周内学时;增设《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3.“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领域。原《小学课程研究与教学设计》分解为《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必修课)和《小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与优秀案例分析》(必选课);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拓展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跨学科教育设计》;增设《复式教学》。
其中,《小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为系列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单独开设,音乐整合于《音乐基础与小学音乐教学》,美术整合于《美术基础与小学美术教学》,道德与法治整合于《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综合实践整合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跨学科教育设计》。
4.“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领域。保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增设《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领域。保留《书写技能》、《教师口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增设《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专业发展》和《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另外,增设教师教育必选课《小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与优秀案例分析》,该课程为系列课程,涵盖小学各科,由学生配合学科专长选修。
(三)学科专业课程的增减
必修课中,去掉《高等数学》、《初等数论》、《综合英语》、《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阅读与写作》;保留《现代汉语》;原《音乐基础》整合为《音乐基础与小学音乐教学》;原《美术基础》整合为《美术基础与小学美术教学》;增设《大学数学I》、《主题阅读》、《小学实用键盘基础》、《舞蹈基础与舞蹈编排》和《科学技术与社会》。
选修课中,增设“语文”、“数学”、“英语”和“特殊教育”四个模块,学生必选其一作为学科专长。
(四)实践课程的增减
去掉原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内容整合于相关课程;教育实践模块中,保留《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增设《教育研习》;综合实践模块中,去掉《公益活动》和《名师讲坛》,保留《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社团活动》和《劳动及社会调查》;增设德育实践模块,开设《师德讲堂与德育实践》。
八、变革了毕业论文形式
原方案要求毕业生提交一篇毕业论文,作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依据。根据专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以及对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实效性研讨分析,本方案中将毕业论文改革为下列形式之一:教学案例分析、教材研究、教育个案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样例等。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专业代码:040107
学制:3年 修业年限:3年
二、专业简介
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原名初等教育专业)开办于2003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于2016年将初等教育专业更名为小学教育专业。本专业2008年列入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计划,2010年被评为“甘肃省特色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0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6名,其中教授7名,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4人。本专业有拥有良好教学实训条件,现有心理实验室、数码钢琴教室、美术教室、声乐教室、舞蹈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电子录播室、计算机实验室等156个教师教育实验实训室,教育实践基地16个,德育实践基地4个,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协作学校6个。图书馆馆藏图书65万余册,各类期刊1071种。
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始终坚持“秉承师范传统,服务农村教育”的办学理念,为陇南及周边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各类人才。八十多年的小学教师教育经历,积淀了丰厚的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办学经验,锻造了一支熟知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形成了面向农村,培养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甘肃,辐射西北,面向农村,培养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学科素养综合、专业能力扎实、艺术特长突出、具备自我发展与反思能力、不断追求卓越、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并有所专长的小学全科教师。
毕业生五年后预期:
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教育情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关爱儿童,为人师表;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持续扎根农村从教,具有奉献农村教育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教学与课程开发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能发掘本地课程与教育资源;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整合小学相关课程知识、开展跨学科教学;能胜任农村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在1—2门课程的教学与教研方面有专长,成长为教学骨干。
具有全面的综合育人能力:以立德树人为本,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班队工作能力,能充分发挥自身艺术特长,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具备自我发展与反思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强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能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反思、协同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
四、毕业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达到以下要求,方取得毕业资格。
(一)师德规范
热爱祖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身正为范,具有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1.【政治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爱国情怀。
2.【职业规范】了解教育政策与法规,遵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3.【为人师表】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做“四有”好老师。
(二)教育情怀
具有教师职业理想,对教师专业有明确的价值认同;热爱农村教育,愿意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具有正确的儿童观,立志做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1.【专业认同】具有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自觉性和事业心,认同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价值。
2.【农村情怀】热爱农村教育,愿意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专业理想】践行儿童为本的理念,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人格、保护儿童权利,立志做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三)学科素养
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小学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了解学科间相互关联,突出发展学科专长。
1.【文理素养】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认识自然社会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主教学科】掌握主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形成一门学科专长。
3.【兼教学科】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基本知识。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以及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4.【知识整合】掌握学习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理解小学各科课程标准,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初步将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整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
(四)教学能力
具备小学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熟悉主教与兼教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掌握有效的学科教学方法与策略,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通过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
1.【基本技能】具备小学教师基本技能,包括书写、阅读、表达、简笔画、视唱和信息技术应用等,达到《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的“合格”以上。
2.【课堂教学】具备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达到《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的“合格”以上。
3.【整合能力】能够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通过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
(五)特长发展
具备艺体特长,具有审美意识和运动认知,并能够运用自身特长开展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引领小学生艺体能力发展和兴趣开发。
1.【特长培养】基于兴趣爱好,至少发展一项艺体特长,理解艺体特长在自我发展和引领学生方面的意义。
2.【特长运用】能够认识艺体特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并运用到德育活动、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中。
(六)班级指导
理解小学德育原理,掌握德育基本方法,具备班级组织与建设能力,胜任小学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能够在学校内外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开展有效的小学生卫生健康与安全教育。
1.【学生德育】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够组织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
2.【班级建设】掌握班级的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有效组织班级活动。
3.【学生指导】了解小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小学生安全预防与应对方法。
(七)综合育人
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在班级指导、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育心养德,创设益于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
1.【心理育人】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够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常见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给予初步诊断和解决。
2.【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3.【活动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及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八)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应对未来教育的变化;认识教育反思的价值,掌握教育反思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并尝试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生涯规划】了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阶段特点和成长路径,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专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
3.【反思研究】掌握规范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尝试解决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九)沟通合作
认同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有参与、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互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沟通合作的方法与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有效地进行协作与研讨;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与学生、家长及社区等进行有效沟通。
1.【团队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对促进专业成长的作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主动合作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协作学习和协同教学。
2.【有效沟通】初步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能与学生、家长、同事、社区及协作单位等进行有效沟通。
五、教学时间安排
全学程3年,共156周,其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120周,寒暑假36周。具体安排见下表:
学年 |
学期 |
上课 |
考试 |
教育见习 |
教育实习 |
教育研习 |
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 |
社团活动 |
劳动及社会调查 |
假期 |
合计 |
一 |
第1学期 |
16 |
1 |
|
|
|
3 |
1 |
1 |
10 |
52 |
第2学期 |
18 |
1 |
1 |
|
|
|
二 |
第3学期 |
18 |
1 |
1 |
|
|
|
1 |
1 |
10 |
52 |
第4学期 |
18 |
1 |
1 |
|
|
|
三 |
第5学期 |
|
1 |
|
18 |
|
|
1 |
1 |
16 |
52 |
第6学期 |
10 |
1 |
|
|
4 |
|
合计 |
80 |
6 |
3 |
18 |
4 |
3 |
3 |
3 |
36 |
156 |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
1.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类别 |
性质 |
学分合计 |
备注 |
必修 |
选修 |
通识教育课程 |
40 |
6 |
46 |
其中“人文社科与自然素养课程”占总学分11%,达到认证标准中此类课程学分不低于10%的要求 |
30.5% |
4.6% |
35.1% |
教师教育课程 |
28.5 |
2.5 |
31 |
达到认证标准中教师教育课程学分不低于28学分的要求 |
21.8% |
1.9% |
23.7% |
学科专业课程 |
31 |
15 |
46 |
达到认证标准中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35%的要求 |
23.7% |
11.5% |
35.1% |
实践课程 |
8 |
-- |
8 |
其中教育实践25周,达到认证标准中教育实践时间不低于18周的要求 |
6.1% |
-- |
6.1% |
合计 |
107.5 |
23.5 |
131 |
|
82.1% |
17.9% |
100.0% |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仅课内学时) |
|
(含实践环节) |
|
学时 |
比例 |
|
学时 |
比例 |
理论教学 |
1551 |
70% |
理论教学 |
1551 |
50% |
实践教学 |
661 |
30% |
实践教学 |
1537 |
50% |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后页)
(三)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矩阵(见后页)
七、主干课程及特色课程
(一)主干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小学教育概论》、《小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辅导》、《教育政策法规》、《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跨学科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复式教学》、《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专业发展》、《师德讲堂与德育实践》、《书写技能》、《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学科专业课程:《大学数学Ⅰ》、《现代汉语》、《主题阅读》、《大学英语》、《音乐基础与小学音乐教学》、《美术基础与小学美术教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特色课程
特长模块:《特长课堂》(包括声乐、键盘、民乐、国画、西画、工艺、武术、体操、书法、科技制作、朗诵、英语表演、写作、舞蹈等选项)
特殊教育模块:《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积极行为支持》、《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
其他:《师德讲堂与德育实践》、《复式教学》